探访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活动——重温红色记忆
来源:秘书处 作者:SZAA 时间:2025/7/2
为深入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走深走实,进一步强化党员的忠诚担当意识,7月1日下午,深圳自动化学会党支部组织开展七一主题党日活动——探访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活动,重温红色记忆。
深圳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,是岭南地区唯一以“文化名人大营救”历史事件为主题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,这里记录了1942年香港沦陷后,中国共产党在深圳白石龙村秘密营救茅盾、邹韬奋、何香凝等800余名文化名人和爱国人士的壮举。近年来,纪念馆先后被授予“广东省统一战线基地”、“广东省红色革命遗址教育基地”、“深圳市党史教育基地”和“爱国主义教育基地”,是深圳两个首批省级革命遗址重点建设示范点之一。
进入纪念馆大门以后往左转,映入眼帘的是文化名人雕塑群,顺着雕塑群一直往前走就是一号馆了。学会党支部成员在一号馆跟随讲解机器人的脚步,了解到了本次大营救的背景。1941年底,日军占领香港后,大批知名人士滞留在香港,中国共产党挺身而出,迅速组织游击队营救。
二号厅白石龙天主教堂,是大营救任务部署会会议的旧址。1942年1月6日,尹林平从香港回到白石龙,召集梁鸿均、曾生、王作尧、杨康华等人在天主堂开会,传达党中央和周恩来同志的电报指示,部署东江游击队营救和护送文化人士工作。
三号展馆生动地展现了大营救最惊心动魄的一段历史,港九大队为了安全撤离文化精英,开辟了三条水路和一条陆路撤离交通线。在营救文化人士、民主人士和盟军安全脱险的背后,数以千计的无名英雄默默奉献,有些人甚至付出了宝贵的生命。从三号展厅出来,可以看到刻有周恩来、廖承志、张文彬三位伟人的浮雕,学会党支部成员在浮雕处合影留念。
![]() 在本次主题活动中,支部成员深入了解 “抗战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” 的惊险历程,深切体会革命先辈的智慧与担当,深刻认识到坚定信仰、忠诚担当是党员的政治底色和根本要求,进一步筑牢了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思想根基。大家一致表示,将不断深入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内涵及要求的理解,切实强化责任担当意识、筑牢思想防线;将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,自觉传承革命先辈的优良作风,不断提升党性修养。 SZAA - 深圳自动化学会
|
友情链接 | 中国政府网站 | 中国外交部网 | 国防部网站 | 教育部网站 | 发改委网站 | 国土资料部 | 国司法部 | 工业和信息化部 | 公安部网站 |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| 中国水利部 | |